庆中秋 • 感师恩 116班 李建华 2022年9月10号,中秋节与教师节不期而遇。一轮明月,两种情思,有对团圆的期待,有对恩师的感念。今天,远离家人,远离师友,寄居乌孙山麓,伊犁河畔,这种期待,这份感恩,犹为浓烈,更显清澈。 抬头仰望,山间的天空星河灿烂,一轮圆月分外皎洁。这里与衡阳时差2个小时,家乡该是夜深了。万里相思寄明月,晓云山,当年风华正茂、激情澎湃的师长,一切安好吗?从晓云山出发,质朴稚气的少年多么憧憬桂花的芬芳哟! 时间过得真快,1979年桂花香飘云外的季节,我踏入晓云山,已经整整43年了。当年的懵懂少年已然白头老翁,当年的老师、同学星散天涯,教室、宿舍、操场可能也难觅踪迹。但在这个思念与感恩相撞的月夜,那种刻骨铭心的记忆,马上就回来了,而且越来越清晰。 我初中是在村里的“五七中学”就读的,那时,教育要革命,学制要缩短,小学五年半,初中两年,高中两年,很多村也办“五七中学”。虽然是“五七中学”,我很幸运,初中的语文、数学、物理老师都很好,但是,师资力量毕竟有限,英语等其他课程,基本没学。1979年考入六中,第一个知道的老师是物理李楷荣老师,楷荣老师是物理名师,随手画圆的本事,大家都口口相传。楷荣老师是我的本家长辈,但是到六中前,只是久闻大名,从未见过。那个年代,车马很慢,书信很远,时光很长。来到晓云山,是我第一次离家,少年的心总是怯怯的。离家时爸爸反复叮嘱我,去找楷荣老师。宿舍就在楷荣老师隔壁,犹豫了好久,徘徊了半天,第二天傍晚才鼓起勇气敲开了楷荣老师的房门。打开门,楷荣老师和蔼亲切,寒暄了两句,给我递过一条小竹凳。接过我递过去的信,楷荣老师爽朗地笑了:我去食堂打个菜,晚上在我这里吃,叫我伯伯吧。自家伯父形象让少年怯怯的心踏实了许多。就这样,我度过了最初那段“心里茫”的时期。 第一学期,李楷云老师教了很短一段时间物理,印象中没有一个学期。但就是这么短短一段时间,我豁然开朗,物理还这么有趣,这么好学。高一,班主任是政治易吉湖老师、语文卢达仁老师、数学邓柏林老师、物理周崇主老师、化学伍后恕老师、英语李荣瑞老师。易吉湖老师认真负责,激情昂扬;卢达仁老师清瘦儒雅,娓娓道来;邓柏林老师风趣幽默,举重若轻;伍后恕老师美丽知性,循循善诱;周崇主老师敦厚朴实,平易近人。唯一感到遗憾的是初中基本没学英语,上课时总跟不上进度,考高中英语只得了十来分,对不起荣瑞老...
Posts
主编 王兰鹏
- Get link
- X
- Other Apps
师恩难报,贵在传承 唐慧斌 百年新民 我的六中 2022-09-02 04:09 今年是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恢复本科招生40周年 。四十年来,一代代经院人滋兰树蕙、初心不改,为社会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 1982级首届农经专业唐慧斌校友 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近期,唐慧斌校友撰写了“ 师恩难报,贵在传承 ”的回忆文章,我们编辑推出以飨读者。 编 者 按 自从1985年我国设立 教师节 ,不知不觉今年已是第38个年头。每到教师节,本人总想对这一生遇到的所有老师表达敬意和感恩,可是常常觉得,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师恩 实难相报,只有 努力勤勉薪火相传 。 前不久,湖南农业大学纪委书记凌生春同志和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曾建英同志(现已调任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一行专程南下深圳看望校友, 特别提到母校明年要举办120周年庆典 ,今年10月母院经济学院还要开展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恢复本科办学40周年庆祝活动,所以,诚邀各位校友撰写“那年、那人、那事、那情”的回忆文章。 那天座谈会上让我即兴发言,突然想到36年前的4月15日,时任母校 农经系主任张昌铨教授 应我恳求,为我挥笔书写了一封非常珍贵的推荐信这件一直让我感动不已的往事。 我高中就读衡阳县第六中学,现任湖南农业大学校长的邹学校院士和茶学刘仲华院士就是我们这所高中的杰出校友,本人与仲华院士还是六中120班的同学。1981年,我第一次参加高考,名落孙山,在迷茫和绝望之际,同年8月,非常幸运被六中招录到131班复读,改读文科,遇到了很多学生敬仰爱戴的 卢光武老师 。 卢老师担任语文老师,兼任我们的班主任,他与师母将我们学生视同子女,呵护、关爱有加。 1982年第二次高考,以一分之差超过408分本科录取分数线。在填报志愿时,卢老师在认真分析各个大学的专业分数后,认为填报湖南农学院农经系非常有希望,因为湖南农学院以理工科为主,只有农经系招文科,而农经系第一次招生竞争不会太激烈。卢老师这个判断非常精准,我被湖南农学院农经系录取,非常幸运成为该系首届学员。 为了提高生存自由度,实现更远大的理想,大学第二年,我决定报考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受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的影响,我发愿非北京学校不读,大四时报考了当时全国农经学泰斗、北京农业大学安希伋教授生产经济专业的研究生...
- Get link
- X
- Other Apps
追忆恩师卢光武先生 易先良 编者按 : 本文作者易先良校友,1979至1981年就读于湖南私立新民中学(衡阳县六中)125班。1991年进入外交部工作,历任条法司国际环境法与可持续发展处处长、中国驻海牙大使馆政治与法律事务参赞、外交部气候变化办公室主任兼条法司参赞等职, 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挪威王国特命全权大使。本文原发表于《人民周刊》2021年第17期,网络版于10月14日登出,现予以转载,供各位校友参阅。 今年是母校湖南衡阳新民中学成立100周年。沐浴着湖南新民运动的新风,新民中学应运而生,它的创办者是湘南最早一批共产党人和当地进步乡贤。 第一次听说新民中学是50多年前的事。六七岁时的一个晴好上午,我随爷爷上山砍柴,爷爷指着衡阳市区方向一个小山包,说那个山上的两栋二层建筑就是新民中学,希望你将来也能去那儿上学。 遂爷爷所愿,1979年9月5日一大早,我挑着80斤大米,怀揣65元学费和40斤粮票,徒步近10公里赴新民中学报到。行前,家父说,家里在建房,就不送你了,到学校若遇到困难,可去找卢老师。 由于迟到,学校新生报到注册处已经关闭。陪伴一担大米,我在学校那棵桂花树下坐着,见到年长的就说要找卢老师。过了半个多小时,我正捂着脸觉得无助时,一位微弯着腰、表情严肃但又不乏慈祥、年约半百的汉子来到我跟前,“我是卢光武,你找我?”我赶紧站起来,盯着他的布鞋说,“我父亲让我找您”。这半个小时真有度分如日的感觉,担心学校可能将我拒之门外。 光武先生引领我到总务处,很快办妥了入学手续。他又领我到122班班主任伍后恕老师家。伍老师是典型的湘妹子,秀眉一竖,“你还记得来啊!”光武先生打断了伍老师的可能呵斥,“他挑着一担米,走了20里来的”。伍老师的气一下子消了,掏出一张教工食堂的餐票,让我去吃午饭。 在伍老师的秀眉横对下度过了高一,她似乎从来没有表扬过我,因为我的成绩和表现让她失望,尤其是她的化学课,我总是在六七十分,再加上抽烟和每周六必须回家、周一早上才返校的坏习惯。“你如果能考上大学,我把你的鞋子提到大学去”,她用这句颇赋激励又极具刺激的湘语将我送进高二。 伍老师的餐票和犀利与柔美让我记忆深刻。40多年过去了,我常常回味起那顿午餐和她的师道威严与师风慈善。 高二的班主任恰巧是光武先生。他身负多年政治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