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中秋 • 感师恩
116班 李建华
2022年9月10号,中秋节与教师节不期而遇。一轮明月,两种情思,有对团圆的期待,有对恩师的感念。今天,远离家人,远离师友,寄居乌孙山麓,伊犁河畔,这种期待,这份感恩,犹为浓烈,更显清澈。抬头仰望,山间的天空星河灿烂,一轮圆月分外皎洁。这里与衡阳时差2个小时,家乡该是夜深了。万里相思寄明月,晓云山,当年风华正茂、激情澎湃的师长,一切安好吗?从晓云山出发,质朴稚气的少年多么憧憬桂花的芬芳哟!
时间过得真快,1979年桂花香飘云外的季节,我踏入晓云山,已经整整43年了。当年的懵懂少年已然白头老翁,当年的老师、同学星散天涯,教室、宿舍、操场可能也难觅踪迹。但在这个思念与感恩相撞的月夜,那种刻骨铭心的记忆,马上就回来了,而且越来越清晰。
我初中是在村里的“五七中学”就读的,那时,教育要革命,学制要缩短,小学五年半,初中两年,高中两年,很多村也办“五七中学”。虽然是“五七中学”,我很幸运,初中的语文、数学、物理老师都很好,但是,师资力量毕竟有限,英语等其他课程,基本没学。1979年考入六中,第一个知道的老师是物理李楷荣老师,楷荣老师是物理名师,随手画圆的本事,大家都口口相传。楷荣老师是我的本家长辈,但是到六中前,只是久闻大名,从未见过。那个年代,车马很慢,书信很远,时光很长。来到晓云山,是我第一次离家,少年的心总是怯怯的。离家时爸爸反复叮嘱我,去找楷荣老师。宿舍就在楷荣老师隔壁,犹豫了好久,徘徊了半天,第二天傍晚才鼓起勇气敲开了楷荣老师的房门。打开门,楷荣老师和蔼亲切,寒暄了两句,给我递过一条小竹凳。接过我递过去的信,楷荣老师爽朗地笑了:我去食堂打个菜,晚上在我这里吃,叫我伯伯吧。自家伯父形象让少年怯怯的心踏实了许多。就这样,我度过了最初那段“心里茫”的时期。
第一学期,李楷云老师教了很短一段时间物理,印象中没有一个学期。但就是这么短短一段时间,我豁然开朗,物理还这么有趣,这么好学。高一,班主任是政治易吉湖老师、语文卢达仁老师、数学邓柏林老师、物理周崇主老师、化学伍后恕老师、英语李荣瑞老师。易吉湖老师认真负责,激情昂扬;卢达仁老师清瘦儒雅,娓娓道来;邓柏林老师风趣幽默,举重若轻;伍后恕老师美丽知性,循循善诱;周崇主老师敦厚朴实,平易近人。唯一感到遗憾的是初中基本没学英语,上课时总跟不上进度,考高中英语只得了十来分,对不起荣瑞老师。
高中两年,我一直没有离开116班。高二,班主任政治禹玉仁老师、语文何良丁老师、数学张瑜老师、物理彭廷奎老师、化学仇纯秋老师、英语沈檍林老师等等。沈檍林老师,北京师范大学的高材生,京腔京韵,让我们这些操衡阳方言的乡下孩子颇觉新奇。晚上,躲在被窝里,几个同学模仿沈老师的语气,温习白天学过的英语单词,少年的心中装满了对远方的憧憬。这些老师知识渊博,循循善诱,深入浅出。新民100年校庆时,与同学、校友聊天,我们都感叹,晓云山上,这些恩师把我们引入知识的殿堂,给了我们对诗和远方的向往。那真是一段幸福的学习时光,没有压力,没有枯燥,只有乐趣,只有书香。
早上在学校最北面的球场跑步,白天上课,旁晚到学校南边的山坡散步。学校西边围墙外的茶树林,翠绿,幽静,据说留下诸多校友美好的初恋记忆。还有六中的标志——桂花树,斑驳的树荫,中秋时节,更是花香四溢。生命恰如一场花开,虽载满了四季的风霜雨雪,一直在默默守护的,便是那轮心中的明月。
六中,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片段,也是我成长的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今夜,举头凝望秋月,月光安详而静谧,内心便有了一份美好的寄托。忆百年新民,感念师恩!
我有一个梦想,退休后,到云南、四川或者贵州找一个偏僻的山清水秀的地方去支教。支教,可能需要教师资格证,本人不够格。但是,可以作为义工,帮着学校种种花,搞搞卫生,或者讲讲科普知识也行。希望到时有个好身体,与孩子们为伴,与清山绿水为伴,也算是对师恩的传承吧。
李建华,2022年9月10号
Comments
Post a Comment